很震驚的發現最近一篇心情文章居然是寫於2013。
近兩年在國外工作的日子,除了填補剩餘空閒時間的飲食紀錄以外,
居然沒有留下太多心情、回顧與想法,說來是有些可惜了。
五月底辭職,5/30正式離職,6/1便立刻返台,
至今,也近五個月了,
其中有四處野遊─柬埔寨、土耳其、泰國、中國,
但也算是定居回台,說來有趣,剛開始還有小小不習慣呢。
首先是體質,似乎新加坡生活給我體質帶來不小的轉變,
回台覺得─超 熱,每天都很熱,冷氣房裡也很熱(不解),
可能是新加坡冷氣都開很大,沒有所謂節能減碳的概念,
過敏也是,一向鼻子良好只有皮膚很敏感的我,現在會一起來(倒地),
對於灰塵、天氣變化,不管皮膚或鼻子都會開始感應世界,有點累;
再來是捷運,我花了一段時間才了解現在捷運的變化,
頂溪站再也不能直接到台大醫院、台北車站了!
真是顛覆我小學至今的捷運搭乘概念,
但台北在向前行著,還是令人開心,而且頂溪直通東門、忠孝新生也蠻好,
只是高中大學一直說忠孝新生直通後要去騷擾施亭宇的計畫卻也擱置了。
回台前其實十分緊張,
居然有「阿,要離開很熟悉的新加坡,回去沒那麼熟悉的台北?!」這樣的想法,
回去要面對的事情也不是多困難,但要離開習慣的安全地帶,
多少令人不安吧?也讓我發覺曾幾何時我對新加坡的習慣已經在地了,
Changi Airport, HDB, Condo, Hawker Centre, Orchard, Bugis,都是熟悉的地方
la, lor, yalor, siam, mei, mah...種種新式語助詞,
不知道新加坡本地的文化社會研究如何,我猜想在國家控制、社會文化重點與教育方針影響下應該不盛行,
但新加坡的華人文化、南洋馬來文化、些許印度文化加上後期快速國際化經濟發展的歐美文化之間影響交融與變遷,
實在劇烈,也處處皆是,從地名、區域、建築、飲食、語言、用具等等,無一不是,
可惜的是缺乏社會文化研究後的集體認同與歸屬,剛剛好與台灣相反,台灣可能太多(哈哈)。
是需要好好整理一下新加坡紀錄了。
回台後,生活非常悠哉與米蟲,鎮日睡到中午,
下午看看各種新聞、資訊,看看電影,有約便約。
曾經認真地找過工作,也得到一些機會,但因為種種複雜因素而耽擱中。
陪著姐姐處理訂婚的瑣碎事宜,場地、布置、大餅、禮服...,已經嘗試最簡單化了,
但依舊有許多要找、買、比較的瑣事。
阿忠的班遊與讀書會都令人舒慰,看看這些大女孩們,各自有著自己的煩惱、方向與變化,
時不時夾雜愛情、親情的激動,卻還是依舊真摯、熱情與聰慧,
多慶幸有妳們,我可以一直愛妳們到世界末日吧。
沒有收入的生活有點壓力,尤其習慣的支出消費方式並沒有改變,
猶記得剛回來時,隨便一出門就可以花個一兩千塊,
Giant腳踏車也是手刀買,但不得不說十分值得,保養品也買到用兩年應該無慮,
真是糟糕,以後還是要會賺錢才好。
食安、佔中等議題持續發酵,承襲著太陽花學運以及即將到來的台北市長選舉,
快要到我們的年代了嗎?不禁想著,卻仍覺得前方無數高聳的遮蔽,令人不清遠方的輪廓。
屬於下個世代的重點會是什麼?
從來無法切割的政治融合經濟議題,中國大陸與台灣,
產業轉型與升級的新興趨勢,科技與服務業,
文化認同與重塑的世代議題,從眷村、本省之別到小確幸的台灣人,
這些大問題在實現在所有我們現在的小困擾中,出國工作?美食王國?鬼島?Taiwan/ROC?中國的鄉愁在台灣?
是不是要沉靜下來,關掉低下的媒體新聞選擇,忽略無意義的網友表示,
對著自己說說話,「其實我...」,有些答案昭然若現。
加油吧,轉動的世界、苦惱的人們、模稜兩可的我。
留言列表